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探究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情感教育效果的策略, 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之美、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和社会之美,教师利用好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对情感因素的融入有所缺乏的问题。为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情感教育,本文将探究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情感教育效果的策略

,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情感共鸣

由于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同时受到社会、家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其学生整体质量偏低,综合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在传统“填鸭式”课程教学的影响下,其教学效果甚微。为此,要想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就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具体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开展。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进行辅助,打破语文课堂老师“一言堂”的格局,用视频、图片等更加直观的素材内容来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比如在散文《致大海》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提前播放一些关于大海的唯美视频短片,从而开拓学生对大海的了解、认知,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根据其中的内容展开更加生动的联想,从而起到思想情感的迸发。

二是语文老师通过课堂导语的精心设计,用绘声绘色、情感饱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思潮的语言,来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延展,从而推动学生快速进入所需的教学情境之中,能够精确地体验到作者抒发出来的思想内涵。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关于李白诗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先声情并茂地对李白进行系统性的讲解,从他身上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生中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从他非同寻常的能力和品质等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李白的认知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挖掘情感因素,熏陶学生情感

传世经典文章都是作者饱含丰富情感内涵而著作的,而语文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对文章情感进行共同体验、感受、传递和内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合理地把教材文章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并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让其与学生的道德情怀、思想情感实现无缝融合,从而达到应有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散文、诗歌、小说片段、文言文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体裁,以宋词为例,有的情动而辞发,情感含蓄内敛,温婉动人,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有的豪放浪漫,汪洋恣肆,情感激烈,比如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老师应该从作者的角度来将其想要表达的理念合理地阐述出来,应该从文章内容本身将其中包含的人文思想在符合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阐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最深层次的情感触动。

结语

对于思想正处于成熟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合理渗透,能够起到正面引导的关键作用。而情感教育能够提升老师的个人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从而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