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超前教育存有“隐患”,实属对孩子揠苗助长,其中“副作用”明显

谈及教育的问题,家长们总是能侃侃而谈,总是有诉不尽的话语。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家长可谓是费尽心思,“赢在起跑线”似乎成为很多人要实现的目标。即使花费再多的财力、人力。父母也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

超前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有利吗?学习应该推崇循序渐进

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以学习为主。正因如此,父母会更加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为了提升和保持成绩,可以说费尽心思。如此一来,超前教育逐步成为家长所关注的问题,认为提早学习新知识,孩子会快人一步。

书本内容提早学习,老师难以招架

家长的期望值升高,在学习方面会尽心尽力。提前学习课本新知识,成为比较盛行的教育模式,许多小学生在假期期间就完成了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开学之后,课堂教学不可或缺,而学生的听课效率普遍降低。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因此受到不少的阻碍。新课本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接下来的教学如何进行,使得老师措手不及。课本学习本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提早进行只会造成上课进度受到影响。

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氛围难保证

孩子与成人不同,对于学习内容不会深一步地钻研,既然已经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就不会再集中精神去听课。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习状态,老师很明显就能观察得到,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会存有明显差异。

提前进行过超前教育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展现出漠不关心,行为举止变得散漫。学生会觉得自己都已学过,无需再听老师讲课。如此,老师的课堂氛围很难带动起来,师生间的互动减少,学习自然缺乏动力。

学习进程受影响,教学工作更加费力

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耗费精力在维持秩序上,而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已经学习过,此时老师将无法继续坚守新的知识,教学进度就此开始被打乱,对于日后的教学造成不小的影响。

超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危害,对学生的“副作用”十分明显

新学期的到来,超前教育所带来的危害也开始出现。假期过后,老师开始整理心情迎接新学期,但是面对上课时的状况,又变得愁云密布。

无心在学习之上,课堂教学变得无意义

学生需要利用课堂的时间来接受新知识,教与学同步进行,才是上课本该有的模样。老师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工作,而课上的热情洋溢却不能获得回馈,终归不是好现象。学生的不予理睬,使得教学不能够正常进行。

老师讲授新知识,学生的状态不理想,丝毫没有学习的气氛,这是超前教育最为直接的表现。老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如果连同基本的教学都无法保证,那么所涉及的教学任务都会受影响,学习的环境发生转变。

不利于未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出现阻力

不仅对于学校教学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假期提早学习新知识,开学会耽搁课堂学习。学生认为自己都会,即便不听课,也能获得好成绩。如果是刚入学的新生,一开始就抱有这样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状态。

课上不听,课下超前学习,长时间下去会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任何事都会失去耐心,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学习与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改变才能越来越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忽略。

超前教育存有诸多的“隐患”,家长要逐步转变“揠苗助长”的观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尤其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是因为这样迫切的心理,家长会对孩子的学习更加上心,希望可以接受道最好的教育。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高,超前教育自然会随发展的形势而产生。

望子成龙心切,教育要有正确方法

无论是哪一位家长,无一例外都会期盼着孩子能够早日成才。只要是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家长都会不惜余力为其付出一切。家长对于社会现状了解,没有学识和能力,日后很难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望子成龙”的想法是父母的愿望,自然学生之间的竞争也会大大增加。家长如果不采取一些举措,自己的孩子可能会落后于人。但事实上,学习和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超前学习未必适合学生的发展。

学习需要时间,操之过急不利成长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意识之中,并没有将学习看作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孩子渴望吸收新鲜的知识,对学习充满好奇。如果提早进行学习,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反而对于学习的内容越来越没有兴趣。

兴趣过早缺乏,身心发展受到阻碍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刚刚开始的阶段。超前学习使得学生失去对获取知识的兴趣,逐步变得骄傲、自负起来,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要转变“揠苗助长”的观念,给予孩子快乐教育。

学习上出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去解决。家长与老师之间应该多加沟通,努力去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步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如此才能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